疮疡诊法之一。见《备急千金要方》。是用以检查胸背部疮疡溃后是否穿透胸膜的一种诊断方法。其法有三:①用纸或竹内膜封贴患处,静观其动,纸不动者膜未透,纸若随呼吸而动者则膜已透。②用纸蘸麻油,以火点燃,向患
病证名。《叶氏女科证治》:“经来如鱼脑髓,双脚疼痛,不能举动,乃下元虚冷更兼风邪所致。当行气行血。宜服苏风止痛汤(天麻、僵蚕、紫金皮、乌药、牛膝、独活、川芎、当归、乳香、南藤、补骨脂、生姜、葱白),酒
见《校注妇人良方》卷二十四。即六味地黄丸,见该条。
古病名。见《医学原理》卷六。即录食泻。详该条。
即扶桑丸,见该条。
指病邪壅塞在体表。《素问·刺要论》:“刺有浅深,各至其理,无过其道;过之则内伤,不及则外壅,壅则邪从之。”
书名。3卷。明·万全撰。刊于1549年。卷1为总论及妇科杂病;卷2为胎前诸病;卷3为产后诸病。全书内容比较简要。本书原收入《万密斋医学全书》,亦有单行本行世。
阴茎和睾丸的合称。《灵枢·邪客》:“辰有十二,人有足十指,茎垂以应之。”
病名。古人对胎前发生神志方面急症的称呼。郑玉峰《郑氏女科真传》:“妊娠怔忡惊悸多睡,腹满连脐急疼,坐卧不安,胎气既成,安养五脏则可。或为喧呼心惊悸乱,皆因气厥,致令胎惊而有此症,兼筋骨伤痛,四肢不安,
脉学著作。简称《脉诀规正》。2卷。清·沈镜编撰。刊于1693年。本书据高阳生《脉诀》予以删订加注,前有内景真传图说、脏腑十二官、四时五脏平脉、邪脉图、背部五脏之腧图说等;下卷并将《濒湖脉学》、奇经八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