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见《医宗金鉴》卷七十一:“在内踝者名走缓,又名鞋带疽。”详内踝疽条。
病证名。见《医说》卷五。指误食发丝而成的瘕病。《杂病源流犀烛·积聚癥瘕痃癖痞源流》:“如食发成瘕,心腹作痛,咽间如有虫行,欲得油饮,宜香泽油。”其重者,腰痛牵心,发则气绝,心腹膨胀,身体羸瘦,可用雄黄
见古愚山房方书三种条。
出《神农本草经》。即柳絮,详该条。
见黄帝内经素问吴注条。
见《本草纲目》。即三七,详该条。
病名。出《解围元薮》卷一:“生小水窠淫痒,搔破则流黄水,久渐成疮,内生蠹虫,烂秽不敛口。”生于脚底涌泉穴处,故俗称穿心脚底风。类似麻风引起的脚底溃疡或脊髓空洞症引起的营养不良溃疡。
病证名。见《妇人良方大全》卷一。妇女从阴道中流出一种秽浊如脓的粘液。多因膀胱积湿化热所致。初起觉排尿时尿道涩痛,小便不利,或如米泔样。治宜清热渗湿。方用清心莲子饮加草薢。或用威喜丸。
①见《南宁市药物志》。为山莲藕之别名,详该条。②见《分类草药性》。为地笋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出清·徐大椿《女科指要》。多因产后心肾气虚,身体大虚,不能统摄津液所致。证见汗出如雨。治宜养心益肾。方用人参枣仁汤(人参、枣仁、五味子、茯神、归身、草灰、萸肉、乌梅)加牡蛎散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