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本草纲目》。为接骨木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指脾不统血所致的失血。《不居集》卷十三:“脾为后天之本,三阴之首也。脾气健则元气旺,而阴自足。故血症中有脾虚者,当补脾以统其血。”伴饮食无味,不知饥饱,胸腹胀满,痰多。宜归脾汤、柔脾汤等方。参
润燥法之一。用甘寒滋润药物治疗津液损伤的方法。适用于津液不足等证。如热性病里热盛,损伤胃的津液,症见发热、口中燥渴,或吐粘滞白沫,或噎膈反胃,治宜生津养胃,可用麦门冬汤。如胃阴伤较重的,用益胃散。
病证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五。指初生口噤嘴唇苍白者,参口噤条。
见《天宝本草》。为乌桕子之别名,详该条。
出《开宝重定本草》。为杧果之别名,详该条。
出《本草原始》。指初潮月经。
郑栎庵《女科万全方传灯》:“室女从不通经者,石人也。”参见石女条。
即养阴清肺汤制成糖浆。治证同。见养阴清肺汤条。
【介绍】:见潘楫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