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肺与大肠俱实

肺与大肠俱实

证候名。《千金要方》:“右手寸口气口以前脉阴阳俱实者,手太阴阳明经俱实也病苦头痛目眩惊狂喉痹痛,手臂卷,唇吻不收,名曰肺与大肠俱实也。”肺与大肠表里肺气为实邪所闭,失其清肃,影响大肠的传导;或热结大肠,传导失司,也会影响肺气的肃降而发喘咳,出现脏腑俱实之证。治宜降肺气、通大肠互相配合而有所侧重。

猜你喜欢

  • 黄花白艾

    见《履岩本草》。为鼠曲草之别名,详该条。

  • 痞根

    经外奇穴名。出《医经小学》。位于腰部,当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3.5寸处(《医学入门》)。另说在“十二椎下旁开三寸半”(《医宗金鉴》);“第十一胸椎之下两侧,相去三寸半”(《中国针灸学》)。主治痞块。艾炷

  • 水郁折之

    治则之一。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王冰注:“水郁折之,谓制其冲逆也。”水郁,指水气郁滞;折,调节制约。水郁的根本病机多在于肾。如肾阳衰微,症见颜面苍白,头晕眼花,腰部痰痛,四肢发冷,小便短少,面及下

  • 胡索花

    见《草药手册》。为木芙蓉花之别名,详该条。

  • 足太阳经筋

    十二经筋之一。《灵枢·经筋》:“足太阳之筋,起于足小指,上结于踝,邪上结于膝,其下循足外踝,结于踵,上循跟,结于腘;其别者,结于踹外,上腘中内廉,与腘中并上结于臀,上挟脊上项;其支者,别入结于舌本;其

  • 月信

    见《素女经》。指月经。详该条。

  • 小儿痘疹方论

    书名,1卷,宋·陈文中约撰于13世纪中期。书中首论痘疹的病源,次论治法,后辑录有关痘疹的效方,文字简要。1958年商务印书馆将本书与《小儿病源方论》合刊出版,书名:《陈氏小儿病源、痘疹方论》。

  • 疳胀

    病证名。见《证治准绳·幼科》。指小儿腹大而有青筋者。见丁奚条。

  • 吕读

    【介绍】:见吕应钟条。

  • 表热里寒证

    证名。指表热、里寒症状同时存在。见《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多因本体虚寒,外感温邪所致。详见表热证、里寒证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