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胃不和卧不安

胃不和卧不安

出《内经》。原为胃逆气喘不得安卧之意,后世释为内伤不得卧之症。多因胃强多食,脾弱不运,停滞胃家,成饮成痰所致。《症因脉治》卷三:“胃不和不得卧之症,胸前满闷,不思饮食,嗳气吞酸恶心呕吐,或头眩眼黑,睡则气逆。”治宜和胃化湿祛痰。如二陈平胃散石菖蒲海石或加栀子黄连;若大便坚结,导痰汤胃脘作痛者,滚痰丸,甚则小胃丹。”参见不寐条。

猜你喜欢

  • 滑剂

    十剂之一。用润滑药物组成,具有除去留着作用的方剂。《沈氏尊生书·要药分剂》:“徐之才曰:滑可去着,冬葵子、榆白皮之属是也。”“刘完素曰:涩则气着,必滑剂以利之。滑能养窍,故润利也。”“张从正曰:大便燥

  • 庄氏慈幼二种

    见遂生福幼合编条。

  • 肘痈

    病名。出《外科大成》卷二。指生于肘部的痈。由心肺两经风火毒邪凝结而成。肘部高肿焮热疼痛,活动受限。治法见外痈条。

  • 盘肠痔

    病名。指盘肠而生的痔疮。《疮疡经验全书》卷七。多因气血虚损,湿热侵入大肠所致。症见直肠脱出二三寸,痔核如棉子大,环聚而生,肿痛溃浓,甚或阴部亦肿,过劳易发,治宜托里排脓,兼服金蚣丸、中九丸。外用麻凉膏

  • 脐上下五分穴

    经外奇穴名。《千金要方》:“小儿囟陷,灸脐上下各半寸,及鸠尾骨端,又足太阴各一壮。”近代《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将前者列作奇穴,名脐上下五分。并治肠炎,下痢,水肿,疝痛,肠雷鸣,腹直肌痉挛,腹部膨胀,

  • 矛盾草

    见《贵州草药》。为瓶尔小草之别名,详该条。

  • 雀啄法

    见提插法条。

  • 小儿针疗法

    即皮肤针疗法。因刺激轻微,适用于小儿,故名。见该条。

  • 瑞泉野叟

    【介绍】:见镏洪条。

  • 俞跗

    传说中的上古时代名医,一作俞柎。据《韩诗外传》记载,他治病多采用外科手术,除一般皮表切割手术外,还能做开腹手术。另传俞跗可以巫术治病,使死者复生,系后人所加牵强附会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