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至阳

至阳

经穴名。代号:DU9。出《针灸甲乙经》。属督脉。别名肺底。位于背部第七、八胸椎棘突之间,约与肩胛骨下角相平。布有第七胸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和第七肋间动脉后支。主治咳嗽气喘黄疸胸胁胀闷,脊背强痛;以及肝炎,胆囊炎,疟疾等。向上斜刺0.5~1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②指在天之气。马莳注:“天位乎上,为至阳。”《素问·方盛衰论》:“至阳盛,地气不足。”张景岳注:“至阴至阳,即天地之道也。……此借天地自然之道,以喻人之阴阳贵和也。”

猜你喜欢

  • ①读作指(zhǐ)。五音之一,属火。心音徵,其音抑扬詠越,雄以明。《素问·五常政大论》:“其音徵。”《灵枢·阴阳二十五人》:“火形之人,比于上徵,似于赤帝。”②音义同惩(chěng)。惩戒。《素问》有

  • 月经过少

    病名。亦名月经涩少、月经滞涩、经水否涩、经水涩少、经乍来乍少等。指月经周期虽准,但血量少于正常,或经行时间过短,量亦过少,甚至点滴一、二日即净。有血虚月经过少、血寒月经过少、血瘀月经过少、肾虚月经过少

  • 阳物

    ①即阴茎。《外科正宗·下疳》:“男为房术所伤,蕴毒所致,初起阳物痒痛……不时兴举。”详阴茎条。②属于阳性的事物,如火、太阳、雷电等。《素问·方盛衰论》:“心气虚,则梦救火阳物。”

  • 灰中黑滑苔

    舌淡灰色,中间有滑苔数点,黑如墨汁。为邪热传里,内挟宿食,宜表里双解,可用大柴胡汤(见《伤寒舌鉴》)。

  • 痘科方药集解

    参见痧痘集解条。

  • 鸡蒙眼

    病证名。见《银海精微》。雀目之俗称,详该条。

  • 浸洗剂

    将药煎汤,浸洗全身或局部。可以“疏其汗孔,宣导外邪”(《圣济总录》)。如《金匮要略》苦参汤等。

  • 肺痈

    病名。指肺部发生的痈疡。《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一名肺雍。多由外感风热邪毒,或风寒化热蕴肺,肺受热灼,热壅血

  • 牙关骨打落

    病名。即下颌关节脱臼。见《跌损妙方·头面门》。见颊车蹉条。

  • 夜合叶

    见《贵州药用植物目录》。为大飞扬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