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钩虫病

钩虫病

病证名。又名黄胖病黄胖黄肿、食劳疸黄。由小儿赤脚或坐地,皮肤触及钩虫丝状蚴后,进入体中引起。成虫寄生在小肠内吸血,以面黄浮肿,全身无力等气血虚弱脾虚湿困主证。治疗以驱虫为主,配合调理脾胃。驱虫可选用贯众榧子,苦楝根皮,土荆芥槟榔等;调理脾胃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气血虚弱者,用十全大补丸。并可用《串雅内编》加味绿矾丸

猜你喜欢

  • 山屎瓜

    见《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为赤瓟之别名,详该条。

  • 脐漏疮

    病名。出《疡科心得集》卷中。即脐漏。见该条。

  • 大腹绒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为大腹皮之处方名,详该条。

  • 八片锦

    即八段锦。详该条。

  • 愿体医话良方

    见愿体医话条。

  • 五君子煎

    《景岳全书·新方八阵》卷五十一方。人参二至三钱,白术、茯苓各二钱,炙甘草一钱,干姜(炒黄)一至二钱。水煎服。治脾胃虚寒,呕吐泄泻而兼湿者。

  • 别气

    旁行的经气。《灵枢·邪气藏府病形》:“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

  • 初生三病

    初生儿三种急症。《太平圣惠方》初生儿须防三病。一撮口,二着噤,三脐风。皆急病,脐风尤甚。各详该条。

  • 漏泽园

    宋代福利设施。据载系专为收葬无依无靠的尸骨而设。

  • 继病

    病证名。出《证治准绳·幼科》又名交乳、鬾病、被鬾、中鬾。由“鬾乳”或乳食停滞而致的营养不良性疾病。《古今医统》:“怀孕乳儿,致令黄瘦,腹大脚软,名曰鬾病。”《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其候精神不爽,身体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