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张琦条。
病名。出《医宗金鉴》卷八十八。即天柱骨折。详该条。
见《类经图翼》。即内踝尖。详该条。
病证名,又称风泄,见《医学入门》卷四。详风泄条。
病证名。清·佚名《眼科捷径》:“垂帘下膜症,眼黑睛上有白膜翳生,下有黑珠如蛾眉之样,此症但视物有时明,有时暗。”与垂帘障相似,参见该条。
病因或病证。详湿痰、痰湿阻肺条。
见《生草药性备要》。为向天盏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又名丹疹、烂喉痧、烂喉痧、疫痧、疫喉、喉痧。类于猩红热。因其咽喉红肿糜烂,疹色鲜红如丹,故名。丹痧属于疫疹,多流行于冬春季节,以二至十岁为多见。由疫疠之邪从口鼻而入肺胃,初期邪在卫分,继之病邪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兰香草之别名,详该条。
舌干红而长细。此为阴亏已极之象,因手少阴之气竭于内,不能上通于舌本所致,属危重证候,急当峻补真阴。(见《伤寒舌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