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圣济总录》。为灰碱之别名,详该条。
出《瀛崖胜览》。即冬瓜,详该条。
见《普济本事方》卷一。又名中腑。详该条。
指胆经受邪化热。见《中藏经》。症见右胁或两胁疼痛、黄疸、尿短黄赤、口苦、咽干、寒热往来,或恶心呕吐、食少腹胀,或头痛眩晕、易怒、耳聋、鼻流浊涕,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宜清泄少阳,通腑泄热。
见坤中之要条。
出《名医别录》。为牛蒡子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东中草药》。为倒吊蜡烛之别名,详该条。
《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十八方。熟地黄八两,石斛膏、线胶各四两,莲子、芡实各三两,麦门冬、茯神、五味子、沙苑子各二两,远志一两。为细末,金樱膏为丸。治肾脏精亏,相火易动难制,致梦遗精浊,烦劳即发
【介绍】:见程邦贤条。
【介绍】:见陈邦贤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