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小儿身体当长,但阴精尚未充盈的生理特点。阴未足则不足以充养阳气,故小儿既为稚阴之体,也是稚阳之体。参见稚阳稚阴条。
出《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病程中原见微细欲绝之脉,突然跳动显露。多属病情危笃,阴阳离决之候。
医家以笔记、短文、随笔等形式,阐述其临床心得体会以及其他问题的著述。
即心阳虚。详该条。
指偏嗜某种食味或食味过浓的不良习惯。《素问·五脏生成篇》:“是故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胝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
经穴名。代号SP21。出《灵枢·经脉》。属足太阴脾经。脾之大络。位于侧胸部腋中线上,当第六肋间隙处。布有第七肋间神经及胸长神经末支;并有胸背动、静脉及第七肋间动、静脉通过。主治胸胁满痛,气喘,全身疼痛
病名。见《太平圣惠方》卷三十四。多由脏腑壅滞,久积风热,脾肺不利,心胸痰饮,邪毒之气,冲注上焦,薰蒸牙齿所致。证见齿龈肿痛、溃破腐烂,甚而牙齿松动、脱落,或脓血俱出,虫蚀齿根,口内常臭。面色青黄,唇颊
病名。又名久恶疮、恶毒疮、顽疮。①《刘涓子鬼遗方》卷五载“治头疮恶疮骨疽等牛屎熏方”,是指一般顽固的外疡。②《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诸疮生身体……疮痒痛焮肿而疮多汁,身体壮热,谓之恶疮也。”泛指脓液
证名。见《圣济总录》卷四十九。即肺气盛。《灵枢·本神》:“肺气虚,则鼻塞不利,少气;实则喘喝,胸盈仰息。”详肺气盛条。
十二经脉之一。代号sP。《灵枢·经脉》:“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