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寒痹

寒痹

病名。又名痛痹骨痹。《灵枢·贼风》:“此皆尝有所伤于湿气,藏于血脉之中,……腠理闭而不通,其开而遇风寒,则血气凝结,与故邪相袭,则为寒痹。”《证治准绳·杂病》:“寒痹者,四肢挛痛,关节浮肿。”《症因脉治》卷三:“寒痹之症,疼痛苦楚,手足拘紧,得热稍减,得寒愈甚,名曰痛痹。……寒痹之治,寒伤太阳,在营分无汗麻黄续命汤;伤卫有汗,桂枝续命汤;寒伤阳明,干葛续命汤;在少阳柴胡续命汤。今家秘立十味羌活汤通治之。”亦可用茯苓汤五积散等方。痛甚者,可用五灵散。一说寒痹即皮痹。《张氏医通》卷六:“皮痹者,即寒痹也,邪在皮毛,瘾疹风疮,搔之不痛,初起皮中如虫行状。”参见痛痹、皮痹条。

猜你喜欢

  • 热参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华山参之别名,详该条。

  • 陈耕道

    【介绍】:清代医家。字继宣。虞山(今江苏常熟)人。长于喉痧证,著有《疫痧草》(1801年)一书。

  • 何世仁

    【生卒】:1750~1802【介绍】:清代医家。字元长,号澹安,又号福泉山人。青浦(上海)人。其先人自宋代起数代业医,世仁为第二十二代世医,长于望、闻之术,撰有《伤寒辨类》、《何元长先生医案》。其医案

  • 酒积腹痛

    病证名。指嗜酒无度、湿热伤脾所致的腹痛。《症因脉治》卷四:“酒积腹痛之症,痛而欲利,利下黄沫,天明即发,饮酒痛甚,小便赤涩。”治疗如痛而欲利,脉沉数者,枳壳大黄汤;口苦舌干,干葛清胃汤;利下黄沫,栀连

  • 老鹳嘴

    见《东北植物药图志》。为老鹳草之别名,详该条。

  • 猫须公

    见广州部队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即猫须草,详该条。

  • 前阴漫肿

    病证名。见徐大椿《女科指要》。多因脾虚不能运化水湿,肝郁化热,湿热蕴结流注于厥阴,以致前阴漫肿、疼痛。因脾虚者,兼见倦怠乏力,食少便溏,治宜健脾利湿,方用四苓汤;因肝经湿热者,兼见心烦易怒,口苦胁痛,

  • 折腰

    证名。腰痛如折之意。《素问·脉要精微论》:“肾脉搏坚而长,其色黄而赤者,当病折腰。”详腰痛条。

  • 足的别称。见《灵枢·经脉》。

  • 鼻隧

    鼻孔内的鼻前庭部分及鼻腔内通道。古人认为观察鼻隧的长度,可测候大肠的情况。《灵枢·师传》:“鼻隧以长,以候大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