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忧郁

忧郁

情志三郁之一。多因悲忧过度所致。《景岳全书·杂证谟》:“若忧郁病者,则全属大虚,本无邪实。……盖悲则气消,忧则气沉,必伤脾肺;惊则气乱恐则气下,必伤肝肾。此其戚戚悠悠,精气但有消索,神志不振,心脾日以耗伤。凡此之辈,皆阳消证也。”“忧郁内伤之治,若初郁不开,未至内伤而胸膈痞闷者,宜二陈汤平胃散,或和胃煎,或调气平胃散,或神香散,或六君子汤以调之。若忧郁伤脾而吞酸呕恶者,宜温胃饮沉香散。若忧郁伤脾肺而困倦怔忡,倦怠食少者,宜归脾汤寿脾煎。若忧思伤心脾,以致气血日消,饮食日减。凡食日削者,宜五福饮七福饮,甚者大补元煎。”参见情志三郁、七情郁证内郁条。

猜你喜欢

  • 实挛

    挛证之一。见《证治准绳·杂病》。详挛条。

  • 痰阻肺络

    指肺脏受邪之后,输布津液功能失职,致聚液成痰,阻滞于肺的病变。症见痰盛气逆、喘咳等。临床又分痰热阻肺、痰湿阻肺。见各条。

  • 十五间

    指脊骨的十五个椎间。《素问·气府论》:“足太阳脉气所发者七十八穴……侠背以下至尻尾二十一节十五间各一。”

  • 子户旁生肿块

    病证名。陆成一《女界须知》:“湿痰下流,子户旁生肿块,针破出白脓,即消无瘢,又但肿而不痛,知无热毒,用煅白螺蛳壳、南星、半夏、柴胡、甘草、曲糊为丸服。”

  • 曾孚先

    【介绍】:宋代人。撰有《保生护命集》1卷,已佚。

  • 栝萎桂枝汤

    《金匮要略》方。天花粉、甘草各二两,桂枝、芍药、生姜各三两,大枣十二枚。水煎,分三次服,取微汗;汗不出,食顷啜热粥发。治太阳痓病,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

  • 阴干

    十天干各有阴阳所属,其中乙、丁、己、辛、癸为阴。阴干主运气不足,为不及。

  • 玉衔

    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五。即玉衡,详该条。

  • 雷氏宣透膜原法

    即宣透膜原法,见该条。

  • 亡血家

    指素有出血病史或出血倾向的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亡血家,不可发汗,发汗则寒慄而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