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中医中药>中药方剂>烧脾散

烧脾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烧脾散

药方名称烧脾散

处方赤芍药、干姜(炮),各六两半。良姜(油炒)十两,甘草(炙)四两。

炮制上为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虚弱,久寒积冷,心气脾痛,冷痰翻胃,脐腹刺痛,呕吐恶心,不思饮食,及疗妇人血气攻刺,腹胁撮痛,服之立效。

用法用量每服二大钱,白汤点下,不拘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烧脾散

药方名称烧脾散

处方赤芍干姜(炮)各20克 良姜(油炒)60克甘草(炙)120克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温中祛寒,缓急止痛。治脾胃虚弱,久寒积冷,脘腹疼痛,呕吐恶心,不思饮食,妇人血寒气滞,腹胁撮痛。

用法用量每服6克,白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

《重订严氏济生方》:烧脾散

药方名称烧脾散

处方干姜(炮)厚朴(姜制,锉,炒)草果仁 缩砂仁神曲(炒)麦蘖<炒)橘红高良姜(锉,炒)甘草(炙)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温中祛寒,理气化滞。治饮啖生冷果菜,寒留中焦,心脾冷痛不可忍,及老幼霍乱吐泻。

用法用量每服9克,热盐汤调服,不拘时。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猜你喜欢

  • 固气不二丸

    药方名称固气不二丸处方干柿(切,焙)、鸡头舌(焙干,鸡头纂上尖也)、金樱子(焙干,状似黄蔷薇子)、莲花蕊(焙干)各等分。制法上为末,以乌鸡子汁和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虚劳,元藏衰弱,精气滑泄,或梦中

  • 茯苓杏仁煎

    药方名称茯苓杏仁煎处方茯苓4两,杏仁4两,橘皮3两,苏子1升(碎),甘草3两(炙),芍药4两,白前3两,五味子3两,生姜汁5合,蜜6合,竹沥2升。制法上切。功能主治气满胸急。用法用量以水9升,先煮诸药

  • 银黄口服液

    药方名称银黄口服液处方金银花提取物(以绿原酸计)12g黄芩提取物(以黄芩苷计)24g性状为红棕色的澄清液体;味甜、微苦。炮制以上二味,分别加水适量使溶解,黄芩提取物再用8%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8,

  • 参黄汤

    《顾氏医径》卷五:参黄汤药方名称参黄汤处方人参、大黄、甘草、青皮。功能主治小儿积痢侵久,或愈而复发。摘录《顾氏医径》卷五《感证辑要》卷四:参黄汤药方名称参黄汤处方别直参1钱半,生锦纹1钱半。功能主治气

  • 龟鹿二仙膏

    《证治宝鉴》卷三:龟鹿二仙膏药方名称龟鹿二仙膏处方龟版胶、鹿角胶。功能主治耳聋属精脱者。用法用量合煎。摘录《证治宝鉴》卷三《张氏医通》卷十三:龟鹿二仙膏药方名称龟鹿二仙膏处方鹿角胶1斤,龟版胶半斤,枸

  • 矾蜡丸

    药方名称矾蜡丸处方黄丹(水飞)1两,枯矾1两,白蜡1两。制法铜勺溶蜡,入丹、矾末调匀,乘热为丸,如黄豆大。功能主治久泻。用法用量每服2丸,开水送下。摘录《卫生鸿宝》卷一

  • 疔毒复生汤

    《普济方》卷二七四:疔毒复生汤药方名称疔毒复生汤处方疔毒回生汤(《灵验良方汇编》卷二)。制法牡蛎大黄山栀子金银花地骨皮牛蒡子连翘木通乳香没药皂角刺栝楼各等分功能主治主疔毒走黄,头面发肿,毒气内攻,烦闷

  • 固真汤

    《医宗说约》卷三:固真汤药方名称固真汤处方莲蕊、石莲、芡实、枣仁、远志、茯神、天冬、麦冬、桔梗、车前、龙骨各等分,甘草减半。功能主治无梦而遗之滑精。用法用量上加灯心,水煎,调辰砂末服。摘录《医宗说约》

  • 连理汤

    《秘传证治要诀类方》卷一:连理汤药方名称连理汤处方理中汤加茯苓黄连制法上药研末。功能主治治外受暑邪,内伤生冷,泄泻次数甚多,心烦口渴,肛门灼热,小便赤涩者。用法用量每服6克,沸汤点服,不拘时候。如中暑

  • 十六味冬青丸

    药方名称十六味冬青丸处方冬青叶150g 石榴25g石膏75g肉桂50g豆蔻50g木香50g丁香50g甘草50g 白葡萄干125g沉香75g拳参75g荜茇50g 肉豆蔻50g红花50g广枣50g 方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