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中医中药>中药方剂>白通汤

白通汤

伤寒论》:白通汤

药方名称白通汤

处方附子15g干姜6g葱白四根

来源白通汤即四逆汤去甘草,减少干姜用量,再加葱白而成。主治阴寒盛于下焦,急需通阳破阴,以防阴盛逼阳,所以用辛温通阳之葱白,合姜、附以通阳复脉。因下利甚者,阴液必伤,所以减干姜之燥热,寓有护阴之意。若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是阴寒盛于里,阳气欲上脱,阴气欲下脱之危象,所以急当用大辛大热之剂通阳复脉,并加胆汁人尿滋阴以和阳,是反佐之法。原文有“服汤,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方后还有“若无胆,亦可用”,可知重在人尿。这些都是白通加猪胆汁汤证治精细之处,与通脉四逆汤之“无猪胆,以羊胆代之”之反佐法,皆有深意,须详加领悟。

功能主治破阴回阳,宣通上下。少阴病阴盛戴阳证。手足厥逆,下利,脉微,面赤者。

用法用量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再服。若“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加猪胆汁一合(5ml),人尿五合(25ml),名“白通加猪胆汁汤”。

摘录伤寒论

伤寒论》:白通汤

药方名称白通汤

处方葱白4茎干姜3克附子10克(生)

功能主治破阴回阳,宣通上下。治少阴病,下利,四肢厥逆,面赤脉微之戴阳证。

用法用量上三味,以水600毫升,煮取200毫升,去滓,分温再服。

摘录伤寒论

《易简》:白通汤

药方名称白通汤

处方干姜2两,附子(生用)2两。

功能主治伤寒发热,大便自利。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4钱,水2盏,煎6分,去滓温服。

摘录《易简》

《外台》卷二引《肘后方》:白通汤

药方名称白通汤

处方附子1枚(生,削去黑皮,破8片),干姜半两(炮),甘草半两(炙),葱白14茎(一方有犀角半两)。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伤寒泄痢不已,口渴不得下食,虚而烦。

用法用量以水3升,煮取1升2合,去滓,温分再服。

注意海藻菘菜猪肉

摘录《外台》卷二引《肘后方》

解围元薮》卷四:白通汤

药方名称白通汤

处方白术木通木瓜前胡柴胡羌活独活、花粉、金银花风藤牛膝甘草陈皮、角针、蒺藜薄荷、米仁、苍耳子、皂角子各等分。

功能主治风癞。

用法用量每贴加土茯苓1两,生姜大枣为引,水煎服。

摘录解围元薮》卷四

猜你喜欢

  • 小儿一捻金

    药方名称小儿一捻金处方生大黄槟榔黑丑 白丑各30克朱砂台参各15克 赤金10张制法上药共研细粉,合匀装瓶,净装0.3克,蜡封。功能主治治停乳呕吐,痰涎壅盛。用法用量一岁以下每服0.15克(半瓶),一岁

  • 葛花汤

    药方名称葛花汤处方葛根面、小豆花、藿香叶、白豆蔻、益智仁、缩砂仁、香附子、车前子、葛花、葛蕊、白檀、木香、丁香、沉香、橙皮、陈皮、姜屑、官桂、白术、泽泻、茯苓、人参、甘草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汤点服,

  • 故扇散

    药方名称故扇散处方故扇(烧灰)1分,麻黄(取根节)3分。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小儿盗汗。用法用量每服半钱匕,乳汁调下。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九

  • 除痰丸

    药方名称除痰丸处方天南星(炒)2两,半夏(汤洗7次)2两,蛤粉(微炒)1两,皂角大1挺(去皮弦子,用水1大盏揉汁)。制法上除皂角汁,3味共为细末,调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宿饮不消,咽膈不利,咳

  • 化疠仙丹

    药方名称化疠仙丹处方玄参3两,苍术3两,苍耳子1两,蒲公英1两,桔梗3钱,金银花2两。功能主治湿热变化疠风,即大麻风。用法用量水煎,每日作1服。摘录《洞天奥旨》卷十五

  • 七子散

    唐·孙思邈《千金翼方》:七子散药方名称七子散处方牡荆子、五味子、菟丝子、车前子、菥子、石斛、薯蓣、干地黄、杜仲(去皮.炙)、鹿茸(炙)、远志,各二两。附子(炮.去皮)、蛇床子、川芎,各一两半

  • 老君益寿散

    药方名称老君益寿散处方天门冬5两(去心,焙),白术4两,防风1两(去芦头),干姜1两半(炮裂,锉),熟干地黄2两,细辛1分,桔梗1两(去芦头),天雄半两(炮裂,去皮脐),远志(去心)1两,肉苁蓉(酒浸

  • 柴胡泽泻汤

    药方名称柴胡泽泻汤处方柴胡2两,泽泻2两,橘皮(一方用桔梗)2两,黄芩2两,枳实2两,旋覆花2两,升麻2两,芒消2两,生地黄(切)1升。功能主治小肠热胀,口疮。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1斗,煮取3升

  • 立住散

    药方名称立住散处方荆芥盐麸子荜茇各等分制法上药哎咀。功能主治治牙疼。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滓,温漱,吐去涎。摘录《普济方》卷六十五引《德生堂方》

  • 大果蜜汤

    药方名称大果蜜汤处方生地1钱,当归身1钱,独活1钱,吴茱萸(炒)1钱,白芍(酒炒)1钱,干姜(炒)1钱,炙草1钱,桂心1钱,小草1钱,细辛5分。功能主治宿寒内伏,因产后虚寒血凝,上冲心之脉络而心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