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秋燥

秋燥

病名。见《医门法律·秋燥论》。指感受秋季燥气而发的热性病。一般病情较轻,传变较少。《六因条辨·秋燥辨论》:“因秋令太温,雨泽愆期,风阳化燥,皷寰宇,以致消烁之势,乘虚袭肺,肺失清肃,则洒洒恶寒,翕翕发热鼻鸣干燥,咳逆衄血,舌赤齿枯,诸症丛生。”《医碥》卷二:“秋燥宜润,杏仁、瓜蒌之属。”可用滋燥养荣汤清燥救肺汤、杏苏汤、桑杏汤等。秋燥有温燥凉燥两类。《医醇賸义·秋燥》:“燥者干也,对湿言之也。立秋以后,湿气去而燥气来,初秋尚热则燥而热,深秋既凉则燥而凉。”若肺受燥热,症见发热咳嗽,甚则喘而失血,可用清金保肺汤;若肺受燥凉,症见咳而微喘,气郁不下,可用润肺降气汤。本病可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疾患。参见温燥、凉燥条。

猜你喜欢

  • 狗鞭

    见《中药志》。为黄狗肾之别名,详该条。

  • 严子礼

    【介绍】:见严用和条。

  • 矫摩

    推拿的古称。出《说苑》。《苍颉篇》:“矫,正也。”《易·说卦传》宋衷注:“曲者更直为矫,直者更曲为揉。”一说矫通挢,是举的意思。

  • 麻痹

    证名。见《太平圣惠方》卷二十。泛指肢体或局部肌肤麻木,不知痛痒。《医学正传·麻木》:“夫所谓不仁者,或周身或四肢唧唧然麻木不知痛痒,如绳扎缚初解之状,古方名为麻痹者是也。”

  • 小儿肺病证治

    儿科五脏病证治之一。肺为娇脏,主气之宣发肃降。《育婴家秘》:“肺最居上,为脏腑之华盖,息之出入,气之升降,必由之路,故主气。”寒热伤肺,则气逆,为喘为咳。因于寒者,麻黄汤主之;因于热者,宜泻白散;肺热

  • 救荒良方

    方书。又名《疗饥良方》。《济世专门编》六种之一。清代著作。不著撰人。此书汇录许真君济世方、济生大丹、辟谷仙方、道藏救饥方等救荒疗饥方19首。现存《济世专门编》本及其他清刻本。

  • 婴幼疮疡治法

    见《外科启玄》卷二。婴孩气血未充,筋骨未坚,脾胃脆弱,若患痈疽,宜用内托、内疏和缓之药,不可用峻猛之剂。

  • 九节草

    见《辽宁经济植物志》。为斩龙剑之别名,详该条。

  • 刘宏甫

    【介绍】:见刘光大条。

  • 巴果

    见《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为巴豆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