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中医中药>中药材>紫芋

紫芋

药材名称紫芋

拼音Zǐ Yù

别名水芋野芋子、东南芋、老虎广菜

出处新修本草》载:“芋有6种……白芋、真芋、禅芋、紫芋,并毒少,正可蒸煮啖之,又宜冷啖,疗热止渴。”这里所称的紫芋,即为本种。

来源药材基源:为天南星科植物紫芋的块茎及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locasia tonoimo Nakai[C. antiuorum Schottf. Purpurea Maklno]

采收和储藏:春、夏采叶,鲜用或晒干。秋后采挖块茎,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

原形态紫芋,多年生草本。块茎粗厚。侧生小球茎,倒卵形,表面生褐色须根。叶l-5,由块茎顶端生出,高l-1.2m;叶柄圆柱形,向上渐细,紫褐色;叶片盾状着生,卵状箭形,长40-50cm,宽25-30cm,深绿色,基部具弯缺,侧脉粗壮,边缘波状。花序柄单1,外露部分长12-15cm,粗1cm,先端污绿色,其余与叶柄同色。佛焰苞管部长4.5-7.5cm,粗2-2.7cm,绿色或紫色,向上缢缩;檐部厚,席卷成角状,长19-20cm,金黄色,基部前面张开,长约5cm,粗1.5-2.5cm;肉穗花序单性;基部雌花序长3-4.5cm,粗1.2cm,子房绿色,稍侧向压扁,柱头脐状凸出,黄绿色,4-5浅裂,l室,子房之间杂以棒状不育中性花,黄色,截头;雄花序长3.5-5.7cm,粗6-8mm,雄花黄色;附属器角状,长2cm,粗0.4cm,具细槽纹。花期7-9月。

生境分部我国贵州、云南等地有栽培。

性味味辛;性寒

功能主治散结消肿;祛风解毒。主乳痈;无名肿毒;荨麻疹;疔疮;口疮;烧烫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 。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鸡骨常山

    药材名称鸡骨常山拼音Jī Gǔ Chánɡ Shān别名云南鸡骨常山、三台高、野辣子、永固生、红辣树、白虎木、细骨常山、红花岩托、红花矮陀陀、小苦桃、五台风、四角风来源夹竹桃科鸭脚树属植物鸡

  • 小二仙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小二仙草药材名称小二仙草拼音Xiǎo èr Xiān Cǎo别名豆瓣草、蚁塔、砂生草来源小二仙草科小二仙草属植物小二仙草Halorrhagis micrantha R.

  • 广西莲座蕨

    药材名称广西莲座蕨拼音Guǎnɡ Xī Lián Zuò Jué来源药材基源:为观音座莲科植物广西观间座莲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ngiopteris kwangsiensis Ching原形态

  • 柿根

    《中药大辞典》:柿根药材名称柿根拼音Shì Gēn别名狐柿子根皮(《疡医准绳》),柿子根(《重庆草药》)。出处《纲目》来源为柿科植物柿的根或根皮。9~10月采。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柿

  • 东方乌毛蕨叶

    《中药大辞典》:东方乌毛蕨叶药材名称东方乌毛蕨叶拼音Dōnɡ Fānɡ Wū Máo Jué Yè出处《野生药植图说》来源为乌毛蕨种植物乌毛蕨的嫩叶。原形态乌毛蕨,又名:

  • 金刚藤

    药材名称金刚藤拼音Jīn Gānɡ Ténɡ别名菝葜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来源为百合科植物西南菝葜的根茎。8~9月挖取。洗净,切片,晒干。原形态攀援木本,茎实心,无刺。根茎才;质,结节状。叶

  • 扛板归

    《中药大辞典》:扛板归药材名称扛板归拼音Kánɡ Bǎn Guī别名犁头刺藤(《物理小识》),老虎利(《生草药性备要》),雷公藤(《救生苦海》),河白草、霹雳木、方胜板、倒金钩、烙铁草、倒挂

  • 赛莨菪

    药材名称赛莨菪拼音Sài Lànɡ Dànɡ别名山烟、唐古特山莨菪(《西藏常用中草药》)。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来源为茄科植物赛莨菪的根。9~11月挖根,洗净,切片,晒干

  • 云实蛀虫

    《中药大辞典》:云实蛀虫药材名称云实蛀虫拼音Yún Shí Zhù Chónɡ别名黄牛刺虫(《浙扛中医》),黄寮刺虫、天牛幼虫(《浙江天目山药植志》),云实蠹虫

  • 甲香

    《全国中草药汇编》:甲香药材名称甲香拼音Jiǎ Xiānɡ来源为软体动物蝾螺科蝾螺Turbo cornutus Solander的掩厣。性味咸,平。功能主治和气清神,止痢。用于心腹满痛,下淋痔瘘,疥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