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调疽

猜你喜欢

  • 腐根

    肾疳五证之一。出《小儿药证直诀》。详牙疳条。

  • 木檽

    出《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为木耳之别名,详该条。

  • 宗筋纵

    出《素问·痿论》。详宗筋弛纵条。

  • 土球子

    见《东北动物药》。为蝮蛇之别名,详该条。

  • 肺燥

    证候名。燥气伤肺所致。邪在卫分,有温燥、凉燥之分。温燥主症: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少汗,咳嗽少痰,咽干鼻燥,口渴,舌红苔白,右脉数大。治宜轻宣润燥。凉燥主症:发热、恶寒、头痛无汗,鼻塞,咽干唇燥,咳嗽

  • 吴景贤

    【生卒】:六世纪【介绍】:隋代医家。籍贯不详。《隋书·经籍志》记载:著有《诸病源候论》5卷,目录1卷。据研究,吴景贤当系今题名巢元方撰《诸病源候论》的作者之一。

  • 月经前期

    见静光禅师考定《女科秘要》卷三。即经行先期,详该条。

  • 刘大师

    【生卒】:九世纪初叶【介绍】:唐代民间医生。常骑马巡行村落中,为人用药治病。

  • 葛可久

    【介绍】:见葛乾孙条。

  • 夭然不泽

    面色枯槁无华,见于慢性病的重病容。是气血亏损,胃气衰败之象。《灵枢·决气》:“血脱者色白,夭然不泽,其脉空虚,此其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