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中医中药>中药材>鳜鱼

鳜鱼

《全国中草药汇编》:鳜鱼

药材名称鳜鱼

拼音Guì Yú

别名鳌花、济花鱼、翘嘴鳜鱼

来源鲈形目鮨科鳜鱼Siniperca chuatsi (Basil.),以入药。

生境分部我国广有分布。

功能主治补气,健脾。主治虚劳损伤,肠风下血。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鳜鱼

药材名称鳜鱼

拼音Guì Yú

别名鳜豚、水豚(《日华子本草》),石桂鱼(《开宝本草》),锦鳞鱼(《东医宝鉴》),桂鱼(《本草求真》),鲚鱼(《随息居饮食谱》),鳌花鱼,母猪壳(《中国动物图谱·鱼类》)。

出处《开宝本草》

来源为鮨科动物鳜鱼

原形态鳜鱼,又名:翘嘴鳜鱼。

体侧扁,呈纺锤形,背部隆起。体长一般25厘米左右。头大,略倾斜,下倾向前突出。上下颌、锄骨、口盖骨上,都有大小不等的小齿,其中上下颌的齿扩大成犬齿状。前鳃盖骨后缘成锯齿状,有4~5个大棘,鳃盖骨后部有2个棘。鳞细小,侧线弯曲,侧线鳞139~144。背鳍Ⅻ13~15,前部12根为硬棘;腹鳍17,位近胸部;臀鳍Ⅲ9~11;胸鳍、臀鳍、尾鳍均为圆形。体色棕黄,腹部灰白,自吻端通过眼部至背鳍前部,有一黑色条纹,第6~7背棘下通常有一暗棕色的纵带;体侧具有许多不规则的斑块和斑点,各奇鳍上有棕色斑点连成带状。

生境分部分布极广,全国各江河、湖泊中均有。

化学成分肉每100克含水分77克,蛋白质18.5克,脂肪3.5克,灰分1.1克;钙79毫克,磷143毫克,铁0.7毫克,硫胺素0.01毫克,核黄素0.10毫克,尼克酸1.9毫克。

性味甘,平。

①《食疗本草》:"平,稍有毒。"

②《开宝本草》:"味甘,平,无毒。"

归经本草求真》:"入脾、胃。"

功能主治补气血,益脾胃。治虚劳羸瘦,肠风泻血。

①《食疗本草》:"补劳,益脾胃。"

②《日华子本草》:"益气,治肠风泻血。"

③《开宝本草》:"主腹内恶血,益气力,令人肥健,去腹内小虫。"

④《随息居饮食谱》:"养血,补虚劳,杀劳虫,消恶血,运饮食。"

注意《品汇精要》:"患寒湿病人不可食。"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鳜鱼

药材名称鳜鱼

拼音Guì Yú

英文名Mandarinfish, Anbua

别名鳜豚、水豚、石桂鱼、蘮鱼、锦鳞鱼、桂鱼、鯚鱼、鳌花鱼、母猪壳

出处出自《开宝本草》。

1.《开宝本草》:鳜鱼,背有黑点,味重。生江、溪问。

2.《纲目》:鳜,生江、湖中,扁形阔腹,大口细鳞,有黑斑、采斑,色明者为雄,稍晦有力雌,皆有籫鬣刺人。厚皮紧肉,肉中无细刺,有肚能嚼,亦啖小鱼。夏月居有穴,冬月偎泥释,鱼之沉下者也。李廷飞《延寿书》云,鳜鳍刺误鲠害人,惟橄榄磨水可解。

来源药材基源:为鮨科动物鳜鱼的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iniperca chuatsi (Basilewsky)

采收和储藏:春、秋季捕捞。捕后,除去鳞片及内脏,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鳜鱼,体侧扁,较高,背部隆起。头侧扁,口大,略倾余,下颌突出。侧线鳞121-128,背鳍Ⅻ-13-15,臀鳍Ⅲ-9-11。体色棕黄,背部橄榄色,腹部灰白。体侧及各鳍的软鳍部分,皆有大形黑色斑点。由吻端穿过眼径有一条黑纹。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该鱼是我国特产。食物主要为鱼类、虾类等。

资源分布:分布于国内各江河、湖泊中。

栽培生活性性,鳜鱼冬季不大活动,喜栖息于水域深处越冬。为典型的肉食鱼,1-2月间摄食较差,6-7月最为旺盛,常见的食物为鲫鱼、银等,其次为虾类。

养殖技术,2冬龄至3龄性腺成熟,从5月下旬到7月上旬为产卵期,产卵期间雌雄都停止摄食,分批产卵。孵化出的鱼苗,能作间歇性的向上垂直游动。

饲养管理,鳜鱼的饲养分池塘主养和套养两种。(1)池塘主养,以小型池为好,面积1-3hm2。池塘水深保持1.2-1.5m。鱼种放养前要清整池塘,清塘可将生石灰用少量水化开后趁热全池泼酒,每1hm2用量1800-25-250kg。清塘后10天即可进行放养,以放养规格较为整齐的鳜鱼种为好,放养量为每1hm27500-10500尾,重量750kg左右。放养前应先在池塘中放养一定数量的饵料鱼。鳜鱼种放养以后,初期水位要浅,以后分期加注新水,一般10-20天加水1次,每次加水20-30cm,夏季要勤换水,5-7天换1次,每次找水1/3左右。池中套养1龄鳜鱼种,最好再套养部分1龄鲤鲫鱼种,即供鳜鱼摄食,又可在塘内繁殖仔鱼。亲池套养鳜鱼以选择培育草、新鱼为主的池塘为好,最好是放养鳜鱼夏花。

化学成分肉每100g含水分77g,蛋白质18.5g,脂肪3.5g,灰分1.1g;钙79mg,磷143mg,铁0.7mg,硫胺素(thiamine)0.01mg,核黄素(riboflavine)0.10mg,烟酸(nicotinic acid)1.9mg。

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脾;胃经

功能主治补气血;益脾胃。主虚劳嬴瘦;脾胃虚弱;肠风便血

用法用量内服:蒸食,适量;或烧存性,研末,酒调服。

注意寒湿病者慎食。

各家论述1.《食疗本草》:补劳,益脾胃。

2.《日华子本草》:益气,治肠风泻血。

3.《开宝本草》:主腹内恶心,益气力,令人肥健,人腹内小虫。

4.《随息居饮食谱》:养血,补虚劳,杀劳虫,消恶血,运饮食。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石荠宁

    药材名称石荠宁别名痱子草、热痱草、紫花草、荆苏麻、北风头上一枝香、小苏金、土荆芥[江西、湖南]、沙虫药、蜻蜓花、香花草、狭叶荠宁来源唇形科石荠宁属植物石荠宁Mosla scabra (Thunb.)

  • 蟒蛇草

    药材名称蟒蛇草拼音Mǎnɡ Shé Cǎo别名南山生母、无茎苣苔来源药材基源:为苦苣苔科植物蟒蛇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emiboea subcaulis Hand.-Mazz. [Chiri

  • 小儿血参

    药材名称小儿血参拼音Xiǎo ér Xuè Shēn别名笔龙胆、路边红、爪米草、二郎箭来源药材基源:为龙胆科植物深红龙胆的带根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entiana rubzcunda Franc

  • 夜关门

    《中药大辞典》:夜关门药材名称夜关门拼音Yè Guān Mén别名茾、马帚(《尔雅》),三叶草(《滇南本草》),封草(《质问本草》),菌串子(《分类草药性》),野鸡草、白马鞭、赵公

  • 西南水芹

    药材名称西南水芹拼音Xī Nán Shuǐ Qín英文名Herb of Southwestern Cress别名臭蒿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西南水芹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

  • 梧桐花

    《中药大辞典》:梧桐花药材名称梧桐花拼音Wú Tónɡ Huā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梧桐科植物梧桐的花,夏季采收。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梧桐子"条。炮制筛净泥屑,拣

  • 麦撇花藤

    药材名称麦撇花藤拼音Mài Piě Huā Ténɡ别名藤蛇总管、风药、冻骨风(《广西药植名录》),定心藤(《云南思茅中草药选》),邓嘿罕(傣名)。出处《广西药植名录》来源为茶茱萸

  • 铁栏杆

    《全国中草药汇编》:铁栏杆药材名称铁栏杆别名野叶子烟来源桔梗科半边莲属植物铁栏杆Lobelia wallichiana Hook. f. et Thoms.[L. pyramidalis Wall.]

  • 山桐子

    《全国中草药汇编》:山桐子药材名称山桐子拼音Shān Tónɡ Zǐ别名毛桐、臭樟木、大马桑叶来源大戟科山桐子Mallotus nepalensis Muell.-Arg.,以根、皮入药。生

  • 木锦鸡儿

    药材名称木锦鸡儿来源豆科木锦鸡儿Caragana frutex (L.) Koch,以花入药。生境分部甘肃、宁夏。性味肝,平。功能主治补血,活血。主治跌打损伤,痘疮。用法用量3~5钱。摘录《全国中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