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中医中药>中药材>聚藻

聚藻

药材名称聚藻

拼音Jù Zǎo

别名水藻、水蕴、鳃草、午尾蕴、藻、金鱼草、草纱、小二仙草、狗尾巴草、狐尾草

出处本草图经》在"海藻"条引陆玑《诗疏》云:"藻,水草,生水底。有二种……一种茎如钗股,叶如蓬蒿,谓之聚藻……"《品汇精要》在引述上文后,又云:"二藻但能茹而已,非海中所生者。"说明聚藻是一种淡水生植物。《纲目》载:"藻有二种,水中甚多……聚藻,叶细如丝及鱼鳃状,节节连生……"并附有鳃草图

来源药材基源:为小二仙草科植物穗状狐尾藻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Ntruiogtkkyn soucatyn L.

采收和储藏:从4月至10月,隔2个月采收1次,每次采收池塘中1/2的聚藻,鲜用,晒干或烘干。

原形态穗状狐尾藻 多年生沉水草本。根状茎匍匐,节上生须根。茎圆柱形,伸长,常分枝,依水的深浅不同而长度不一,节间长3-4cm。叶4枚轮生;无柄;深绿色,长椭圆形至披针形,长2-3cm,羽状深裂,裂片线形,细密,13-20余对,互生和近对生。穗状花序顶生,长5-10cm,挺立于水面,果期沉于水中;花单性,4至多数轮生,雌雄花同株;雄花居上部,苞片绿色,边缘红色,长圆形,小苞片卵形,萼管钟状,花萼4,卵状三角形,花瓣4,红色变绿,舟状匙形,早落,雄蕊8,淡绿色或黄绿色,长2mm;雌花生下部,萼管几平截或具浅齿,花瓣4,卵圆形,先端钝,粉红色,早落,子房下位,4室,柱头4,羽状,向外反转。果球形,直径1.5-3mm,分成4个分果爿。花期4-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池沼、湖泊、沟渠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我国各地。

栽培生物学特性 聚藻为水生植物,生于沼泽或水塘中。喜水和温暖的气候。生长适温为25-30℃,忌干旱。在具有一定肥力的池塘中生长为宜。

栽培技术 用插茎繁殖。一般水深在40-80cm的池塘,池底淤泥层厚20-30cm,水位变化不大的水域都可种植。在4月上旬,水温15℃以上时,将茎插入泥中约15cm左右,任其蔓延。注意精除杂草和各种水生动物,如鱼类,螃蟹等。

化学成分含大量的脱植基叶绿素(chlorophyllide)。

性味味甘;淡;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解毒。主热病烦渴;赤白痢;丹毒;疮疖;烫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鲜品15-30g;或捣汁。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栾犀

    药材名称栾犀拼音Luán Xī别名格杂树(《广州植物志》)出处《岭南采药录》来源为菊科植物阔苞菊的茎叶。夏季采收。原形态直立多枝灌木,高1~2米。叶矩圆状倒卵形至矩圆状椭圆形,长1.5~5厘

  • 东风菜根

    药材名称东风菜根拼音Dōnɡ Fēnɡ Cài Gēn别名钻山狗(《湖南药物志》),疙瘩药、草三七(《贵州草药》)。出处《中国药植志》来源菊科植物东风菜的根。性味辛,温。①《湖南药物志》:&

  • 银耳

    《全国中草药汇编》:银耳药材名称银耳拼音Yín ěr别名白木耳、白耳子来源真菌类银耳科银耳属植物银耳Tremella fuciformis Berk.以子实体入药。春秋采收,用老斑竹浸猪油制

  • 羊耳蒜

    《全国中草药汇编》:羊耳蒜药材名称羊耳蒜拼音Yánɡ ěr Suàn别名鸡心七、算盘七、珍珠七来源兰科羊耳兰属植物羊耳蒜Liparis japonica (Miq.)Maxim.,

  • 八角乌

    药材名称八角乌拼音Bā Jiǎo Wū别名活血莲[湖北、湖南]、金杯盂、独脚莲[福建]、橐吾、铁冬苋、大马蹄、大马蹄香、马蹄当归、一叶莲来源为菊科大吴风草属植物大吴风草Farfugium japoni

  • 缘毛筋骨草

    药材名称缘毛筋骨草别名筋骨草[北京]来源唇形科筋骨草属植物缘毛筋骨草Ajuga ciliata Bunge,以全草入药。全年可采,以开花期采为好,鲜用或晒干。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消肿。用于

  • 短小蛇根草

    药材名称短小蛇根草拼音Duǎn Xiǎo Shé Gēn Cǎo别名荷包草、金锁匙、鸡冠草、白丁香、向日癀、金铃仔草、乌枪头、山苋菜、小蛇根草来源药材基源:为茜草科植物短小蛇根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

  • 苍山黄堇

    药材名称苍山黄堇拼音Shēnɡ Shān Huánɡ Jǐn别名马尾黄连来源药材基源:为罂粟科植物苍山黄堇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rydalis delavayi Franch.采收和储藏:春

  • 大叶狼豆柴

    药材名称大叶狼豆柴拼音Dà Yè Lánɡ Dòu Chái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豆科植物梯氏木蓝的根。夏、秋采收。原形态小灌木,高1~2米;嫩枝有短

  • 跌破竻

    药材名称跌破竻拼音Diē Pò Lè别名小角刺(《广西药植名录》)出处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为大风子科植物长叶柞木的叶、刺及种子。叶、刺全年可采;种子、果实成熟时采收。原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