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大通圣白花蛇散

大通圣白花蛇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大通圣白花蛇散

药方名称大通圣白花蛇散

处方桐皮(去粗皮)、杜仲(炒)、天麻(去苗)、干蝎(炒)、郁李仁、赤箭、当归(去芦头.酒浸)、厚朴生姜汁制)、蔓荆子(去白皮)、木香防风(去苗.一说去土)、白附子(炮)、肉桂(去粗皮)、羌活(去芦头.酒浸一宿)、虎骨(醋炙)、白芷山药白花蛇(酒浸.炙.去皮.骨.用肉)、菊花(去枝.梗)、牛膝(去苗)、甘草(炙)、威灵仙(去土),各一两。

炮制上等分,为末。

功能主治大治诸风,无问新久,手足曳,腰脚缓弱,行步不正,精神昏冒,口面斜,语言蹇涩,痰涎壅盛,或筋脉挛急,肌肉顽痹,皮肤瘙痒,骨节烦疼,或痛无常处,游走不定。及风气上攻,面浮耳鸣,头痛目眩;下注腰脚,腰疼腿重,肿痒生疮,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一钱至二钱,温酒调下,荆芥汤亦得,空心服之。

常服祛逐风气,通行荣卫,久病风人,尤宜常服,轻可中风,不过二十服,平复如故。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局方》卷一:大通圣白花蛇散

药方名称大通圣白花蛇散

别名大通散

处方桐皮1两(去粗皮),杜仲1两(锉,炒),天麻1两(去苗),干蝎1两(炒),郁李仁1两,赤箭1两,当归1两(去芦头,酒浸),厚朴1两(生姜汁制),蔓荆子1两(去白皮),木香1两,防风1两(去苗),藁本1两(去土),白附子1两(炮),肉桂1两(去粗皮),羌活1两(去芦头),萆薢1两(酒浸1宿),虎骨1两(醋炙),白芷1两,山药1两,白花蛇1两(酒浸,炙,去皮骨,用肉),菊花1两(去枝梗),牛膝1两(去苗),甘草1两(炙),威灵仙(去土)1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祛逐风气,通行荣卫。主诸风,无问新久,手足亸曳,腰脚缓弱,行步不正,精神昏冒,口面喎斜,语言蹇涩,痰涎壅盛;或筋脉挛急,肌肉顽痹,皮肤搔痒,骨节烦疼;或痛无常处,游走不定,及风气上攻,面浮耳鸣,头痛目眩;下注腰脚,腰疼腿重,肿痒生疮。风气冷热不调,四肢厥冷,心神烦惋。

用法用量大通散(《圣济总录》卷十二)。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白花蛇散”。

摘录《局方》卷一

猜你喜欢

  • 白金丸

    《医方考》卷五引《普济本事方》:白金丸药方名称白金丸别名郁矾丸(《世医得效方》卷八)、郁金丸(《普济方》卷一○○引《海上方》)、截癫丸(《青囊秘传》)。处方白矾90克郁金210克(须四川蝉腹者为真)制

  • 加减清经散

    药方名称加减清经散处方熟地黄5钱,白芍3钱,黄芩3钱,地骨皮4钱,益母草3钱,万年灰3钱,郁金3钱,柴胡3钱,青蒿2钱。功能主治妇女血热,经水先期。用法用量水煎服。各家论述此方专以清热为主,用熟地、黄

  • 艾茸敷法

    药方名称艾茸敷法别名艾叶回阳散处方硫黄5钱,雄黄5钱,艾茸1斤。功能主治阴疮黑陷而不痛者。用法用量艾叶回阳散(《古方汇精》卷二)。摘录《金鉴》卷六十二

  • 绛袍散

    药方名称绛袍散处方五倍子2钱,真降香2钱。制法为末。功能主治刀伤。用法用量敷上。摘录《慈幼新书》卷十一

  • 金丝散

    药方名称金丝散处方川大黄半两(生),全蝎半两(怀干,不见火),南星半两(炮),川郁金半两,巴豆1钱(去壳,不出油)。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咽喉急患,至重者。用法用量毒壮者,每服小钱重;弱者,每服半钱;小

  • 拜堂散

    《医方类聚》卷七十引《烟霞圣效》:拜堂散药方名称拜堂散处方五倍子。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风赤眼。用法用量干贴赤处便可。摘录《医方类聚》卷七十引《烟霞圣效》《医方类聚》卷六十七引《修月鲁般经》:拜堂散药

  • 胶艾汤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胶艾汤药方名称胶艾汤处方阿胶(碎.炒燥)、川芎、甘草(炙),各二两;当归、艾叶(微炒),各三两;白芍药、熟干地黄,各四两。炮制上为粗末。功能主治治劳伤血气,冲任虚损

  • 备急朝真丹

    药方名称备急朝真丹处方硫黄60克 牛角(研令极细)枯白矾各15克制法共研细末,和匀,水浸蒸饼和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功能主治主气虚伤冷,暴作水泻,日夜二三十行,腹痛不止。用法用量每服15~20丸,

  • 安神丹

    药方名称安神丹处方朱砂2钱半,南乳香半两,酸枣仁(炒,去皮)1两,人参2钱半,远志(去心)1钱半。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榛子大,每两作30丸,金箔为衣。功能主治小儿心神不宁,困卧多睡,及痰涎壅塞,

  • 复方红砒膏

    药方名称复方红砒膏处方红砒4克轻粉4克雄黄3克冰片3克 液体石蜡10~20毫升 凡士林加至100克制法前四味药分别研成细扮,混合均匀。加液体石蜡分散后,再加入凡士林,研磨成均匀细腻的软膏100克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