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中医中药>中药方剂>痧药

痧药

药方名称痧药

处方丁香21g苍术110g天麻126g麻黄126g大黄210g甘草84g冰片0.5g麝香10.5g蟾酥(制)63g雄黄126g朱砂126g

性状本品为朱红色光亮的包衣水丸,除去包衣后显深黄色至黄棕色;气香,味甘、苦,有麻舌感。

炮制上十一味,除麝香蟾酥冰片外,雄黄朱砂分别水飞成极细粉;其余丁香等六味粉碎成细粉;将麝香蟾酥冰片研细,与上述粉末(朱砂除外)配研,过筛,混匀,用水泛丸,低温干燥,用朱砂包衣,打光,即得。

功能主治祛暑解毒,辟秽开窍。用于夏令贪凉饮冷,猝然闷乱烦燥,腹痛吐泻,牙关紧闭,四肢逆冷。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15丸,一日1次;小儿酌减,或遵医嘱。外用,研细吹鼻取嚏。

注意按规定用量服用,不宜多服;孕妇禁用。

规格每33丸重1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猜你喜欢

  • 丹矾蜡榴丸

    药方名称丹矾蜡榴丸处方黄丹1两,枯矾1两,黄蜡1两,石榴皮8钱(炒,研)。制法将蜡熔化小铜勺内,再以丹矾、榴皮3味细末,乘热为丸,如绿豆大。功能主治一切久泻,诸药不效;兼治红白痢。用法用量每服5丸,红

  • 加减紫菀汤

    药方名称加减紫菀汤处方贝母、前胡、紫菀、白术、桑皮、甘草、黄芩、紫苏、陈皮、五味子、知母、杏仁、赤苓、当归、麻黄。功能主治止嗽安胎。主妊娠咳嗽,因感风寒伤肺而成,谓之子嗽。摘录《古今医鉴》卷十二

  • 开郁化痰汤

    药方名称开郁化痰汤处方半夏(汤泡)1钱2分,枳实(麸炒)2钱,贝母(去心)1钱半,香附1钱半,白茯苓1钱,山楂1钱,陈皮(去白)8分,黄连(炒)8分,苍术(米泔浸)7分,桔梗7分,甘草2分。制法上锉作

  • 健脾利水补中汤

    药方名称健脾利水补中汤处方人参、白术、茯苓、白芍、陈皮、木瓜、紫苏、苍术、厚朴、大腹皮。功能主治产后水肿。摘录《灵验良方汇编》卷下

  • 半夏利膈丸

    《御药院方》卷五:半夏利膈丸药方名称半夏利膈丸处方白术人参白茯苓(去皮)白矾(生)滑石贝母各30克天南星(生)45克 白附子(生)60克半夏(汤洗)90克制法上药研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

  • 八味养血汤

    药方名称八味养血汤处方熟地5钱,当归3,山药2钱(炒),肉桂5分,茯苓1钱5分,白芍1钱5分(炒),附子5分,丹皮1钱,泽泻5分,山萸肉1钱。功能主治阳亏眩晕。用法用量水2钟,煎7分,食远服。各家论述

  • 大乌散

    药方名称大乌散处方南星、赤小豆、草乌、黄柏各等分。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小儿痈疖肿毒。用法用量生姜自然汁调贴患处;或用米醋调尤佳。摘录《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二

  • 家宝丹

    《广笔记》卷二:家宝丹药方名称家宝丹处方何首乌2两(取鲜者,竹刀切片,晒干),川乌4两(先用湿纸包煨,去皮),草乌4两(温水浸半日,洗去黑毛,刮去皮,与川乌同切厚片,将无灰酒和匀,入砂器中,炭火慢煮,

  • 连肠丸

    药方名称连肠丸处方黄连8两,枳壳6两,甘草4两,雄猪大肠1副。制法上前三味为末。将猪肠切数段,拌匀,慢火煮一日,以其汁拌糯米1升,大麦仁1升,炒熟,同熟肠捣烂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痔漏远年不愈者。

  • 暖胃汤

    药方名称暖胃汤处方生姜500克(去皮,净洗,顺横纹切作片子。用白盐600克,掺入生姜中令白,淹一宿,取出,入银石器内,慢火炒,续入上好神曲细末30克,与姜同炒,令干)丁香15克 齐州大半夏30克(汤洗